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科研 > 科学研究 > 科研基地

眼部疾病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

发布时间:2022-08-30浏览:

“眼部疾病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由浙江大学眼科医院(浙大二院眼科中心)牵头,联合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浙江大学交叉力学中心、浙江大学生物医用大分子研究所、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浙大睿医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及多家具有研发创新能力的企业共同申报。

新型眼药与生物材料及治疗体系研发

依托工程研究中心,医院将与联合单位合作研发更多新型药物,并打造与之契合的治疗体系。

以白内障为例。2021年,姚克教授团队发表了一篇论文,主要内容是发现晶状体特异性表达的缝隙连接蛋白50(GJA8)基因突变/缺失导致的白内障表型与自噬缺陷引发晶状体中央无细胞器区域形成障碍相关,探讨了缝隙连接蛋白50在细胞自噬领域的生物学作用,并通过采用自噬通路靶点小分子药物实现了有效逆转该白内障表型。

未来,医院将以工程研究中心为重要平台,继续筛选白内障药物靶点,研发白内障新型防治药物,指导白内障的精准药物治疗。

新型眼科植入医疗器械研发

依托工程研究中心,医院将推动一系列新型眼科植入医疗器械研发,一则将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二则打造符合中国国情的产业体系。

以角膜接触镜也就是俗称的隐形眼镜为例,长期佩戴隐形眼镜往往容易出现眼睛干涉等诸多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医院将会研发一款可以负载药物缓解干眼症状并具有合格机械物理性质的新型角膜接触镜,让有戴隐形眼镜需求的人戴得更安全、更舒服。

又如人工晶状体研发,约有20-30%患者白内障手术后会出现后发障,再次影响视力,正在构建的“国际上新型的药物洗脱装载缓释型人工晶状体”将有望让这一问题不再成为困扰。

眼病智能诊治系统和设备研发

AI在过去的几年间不可谓不热闹,医工结合怎么可能离开与人工智能的结合。依托工程研究中心,医院将推动眼病智能诊治系统和设备研发。

未来,医院将会基于眼底疾病、角膜病和眼部肿瘤等重大致盲性眼病多模态标准化和结构化数据库,设计一套融合 AI 算法的软硬件一体的数字化眼病诊疗体系。通过这套系统,患者将可以在基层医院就得到与大型三甲眼科医院同水平的诊断。

又如近视手术普遍关注的ICL植入,医院将就高度近视眼ICL手术参数研发AI临床决策分析和会诊决策系统,提高ICL临床诊疗的精准性、专业性和有效性,协助解决中国现阶段严峻的近视防治诊疗任务。

全飞秒激光角膜屈光手术装置研发

摘镜对于不少近视患者都是硬需求。经过数十年发展,近视手术已发展到全飞秒手术时代,中国也已发展成为全球近视手术规模最大的国家。

浙江大学眼科医院作为我国开展飞秒手术最多的单位之一,将联合浙江大学光电学院、宁波飞纳激光科技等拥有雄厚科研产业实力的单位,围绕患者矫正近视、矫正散光等需求,重点攻关切削系统、手术导航系统、高精度激光三维扫描模块等诸多全飞秒手术仪器的关键技术、核心部件及其配套器械,力争早日开展并通过临床试验和医疗器械产品注册。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 浙江大学眼科医院 

浙ICP备20220005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