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这件事孩子从小不注意,长大再“纠正”就难了——《钱报大健康》2020-04-23

发布时间:2020-04-24浏览:

image.jpeg

“现在孩子普遍眼镜化,”正是这种常态,经常会听到家长说,“孩子如果是因为学习涨的度数,那也是没办法的事情”、“等他大了做个近视手术摘眼镜就好了”、“经常运动锻炼,框架眼镜很影响,那么戴个隐形眼镜就好了......”

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发病形势严峻。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其中6岁儿童为14.5%,小学生为36%,初中生为71.6% 高中生为81%,近视防控任务非常艰巨。近视的加深也不单单只是直观上看到的镜片加厚,对眼底等也会产生如视网膜脱离等视觉损害。
近视不能任由其发展,那么家长和自己可以做些什么呢?
细数成年人的用眼时间:一个上班族除了对着电脑工作的8小时,一天中剩下的时间就是平板、电视2小时、手机,你有多少时间给自己的眼睛“解个压”?你又有多少时间作为家长和孩子真正玩在一起或者陪伴?
细数孩子的一天轨迹:除去固定的体育课,课间时间“宅”在座位上?回家捧着平板?甚至吃饭也要伴着电视?趴着写字、躺着看书......习惯不是一天,而是日积月累养成的,那么眼镜度数显然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养成一个好的护眼习惯多么重要。

作为家长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当孩子说坐在教室看不清,总是揉眼睛、眯眼睛看东西时,有可能是近视或者近视加深的一个信号,需要到医院进行视力和屈光检查了,最好还能测量一下眼轴。定期半年的检查,建立眼睛的“成长档案”是非常有必要的。2-3岁,接受睫状肌麻痹(散瞳验光)很重要。

浙二眼科中心倪海龙主任说,从出生到长大,我们的眼睛从远视到正视:这是一条正确的道路。
若明显少于以下对应年龄的远视程度,是未来近视发生的高危人群,从小就要重视,开始行为习惯的干预。
3岁以前 应具有250-300度的远视储备
4-5岁 应具有200—250度左右的远视储备
6-7岁 应具有150—200度左右的远视储备
8-9岁 应具有100—150度左右的远视储备
10-11岁 应具有50—100度左右的远视储备
12岁后 趋向成为“正视眼”
为什么会近视?还是户外活动的时间太少。都是看东西,为什么要在户外呢?
倪主任说:“两者是不一样的,室内呆的多了,意味着看近处的时间更多了。”现在孩子的近视,遗传因素绝对不是主要因素,后天的环境因素特别是户外活动时间严重缺乏,才是导致近视最主要的原因。
“下雨了是不是就没必要去户外了?”
户外活动,无关晴雨,也不在于是否有运动强度,关键是在户外自然光照下的活动,散步、跑步、骑自行车、踢球、荡秋千等等,都可以算是户外活动,倪主任让大家记住最重要的点就是:从小每天坚持2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这能够有效的预防近视、阻止近视的发展。
另外,就是写字姿势的养成,一寸一拳一尺,即眼离一尺(33.3)、胸离一拳、笔离一寸(3.33)。
遵循20-20-20用眼法则,近距离用眼20分钟,20英尺(6米)之外泛指远方,放松20秒以上。
适当玩手机、平板可以,也要控制好距离和时间,幼儿尽量避免接触手机等电子产品。

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发生发展呈现为眼睛眼轴的延长,而眼轴的延长是不可逆转,由于处在学龄成长期,学业负担以及不用用眼习惯的持续影响,近视会呈现继续进展。
一些机构说青少年近视度数能降低,不能相信!一些不良的所谓近视防控机构,故意人为虚高了近视的度数,没有进行睫状肌麻痹散瞳验光,或利用检查视力时的环境、照明、距离以及视力表的不规范甚至人为干扰设置的“特殊视力表”,以其达到所谓视力的好转而达到近视治疗而蒙骗家长。
如果一个“标榜近视防控”场所不能提供散瞳验光和眼轴测量,而又标榜近视防控,则就是一个“不良机构”,倪主任提醒家长要擦亮眼睛。“愿孩子们远离近视,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通讯员 郑佳颖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 浙江大学眼科医院 

浙ICP备20220005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