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耋老人视力也能返老还童?其实这并不难——只要在眼睛里植入一枚黑科技晶体,白内障、老花、远视、近视的困扰就能一网打尽,看远看近都高清,实现真正的“视觉自由”。
3月2日上午,74岁的张铭和在浙江大学眼科医院、浙大二院眼科中心做了一台特殊的眼科手术:十几分钟,解决了他眼睛的老花和白内障问题。值得一提的是,为他主刀的是国际眼科科学院院士、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主任委员、浙江大学眼科医院院长、浙大二院眼科中心主任姚克教授,而张铭和也成为国内首位植入普诺明全视非球面衍射型多焦人工晶状体的白内障患者。
今天一早,医院五楼病房的检查室里,张铭和满脸笑容,掏出手机聚焦窗外盛开的玉兰花,对潮新闻·钱江晚报记者说,“今天要到西湖边看美景,开启新生活了!”术后,老人的右眼远视力跃升至 1.0,就像回到了二三十岁。
复查后,张铭和立马掏出手机拍摄窗外风景
在医院北门,张铭和迫不及待给老伴拍照
眼科医生的父亲与复明心愿
四五年前,张铭和患上老花和白内障,生活有了诸多不便。“看什么都像蒙着一层纱,电视上的字看不清,读报纸拿近了看也不行……”张铭和是美术专业出身,酷爱摄影。随着眼病加重,他不敢随便出门拍照,即使是拍湖景,也不敢靠太近。“本来清晨和黄昏是最出片的时候,就是光线太暗了。”
除了是个眼病患者,张铭和还有另一层身份——浙江大学眼科医院斜视与小儿眼科张医生的父亲。经常听儿子谈各类眼科手术,张铭和也有了许多自己的考虑:白内障手术要做,但是老花的问题也得解决。
理解父亲的谨慎和视觉需求,张医生时常会跟父亲分享新的眼科技术和进展。半个月前的新消息让老人心动了:姚克教授将主刀国内首例新晶体白内障手术,正在招募合适的病人,而这枚新晶体不但可实现远中近三焦视力,还有连续视程。
“所谓连续视程,就是视线从看远转向看中或看近的过程中,视觉质量都是高清的,视力也是不间断的,这是最出彩的地方。” 姚克教授介绍,这枚晶体采用衍射型多焦点、非球面扩景深两大设计,平滑过渡不同焦距,让术后病人不会专注于三个焦点,真正实现远中近“无缝、自由切换”。
“他的双眼视力仅0.15,白内障核已达到3级,但眼底没有其他问题,希望术后有连续、全程视力,是非常符合这个晶体的。”姚克教授解释,配合使用目前全球最先进的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技术,确保术中撕囊居中,对植入高端人工晶体所能起到的屈光矫正效果可以达到更佳的状态。
“三大重量级”齐聚,这场手术全球关注
这场手术,是姚克教授荣登亚太眼科100强和亚太眼科最具影响力人物10强榜单后,主刀的国内首台自主研发的多焦连续视程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
主刀大咖、飞秒激光辅助技术、新晶体,“三大重量级”齐聚成为看点,受到全球眼科界的关注。
整个手术过程不到20 分钟,姚克教授操作行云流水,切口仅2毫米,几乎没有出血。
姚克教授正在主刀新晶体手术
“从晶体的材料柔软度、植入难易度等方面看,它与国外的多焦点人工晶体并无区别,过程非常顺畅。” 姚克教授提到,这款晶体沿用疏水性丙烯酸酯材质,不但能提升术后病人的用眼舒适度,还能极大降低后发障的发生率,同时滤过有害紫外光和蓝光,保护眼底,让患者术后获得持久稳定的全程视力。
祝贺姚克教授完成国内首台自主研发的多焦连续视程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
“太清楚了,玉兰花开了,路边的自行车有蓝的、黄的、白的……”3月3日一早,张铭和复查,远视力达到1.0,中视力0.8,近视力0.6。“手术很成功,晶体位置很居中,手术切口闭合得很好,炎症情况也有很好的控制。”医生告诉张铭和,随着后续的恢复,中、近视力还会进一步提升。
复查术后眼部情况
查近视力
据悉,除了连续视程,这枚黑科技人工晶体的清晰视近起点范围在30~ 40cm,术后病人看手机、读报纸更舒适自然。
“21世纪是视觉时代,防盲治盲工作与精准的屈光白内障手术普及要两手抓,并且两手都要硬。”姚克教授介绍,这次获国家药监局批准的连续视程多焦点人工晶体采用了直接对标世界最先进人工晶体的设计技术。有飞秒激光技术的加持、人工晶体的不断创新,人类视觉质量的提升一定会呈现飞跃式的进步。“这是一个信号,让我们看到了希望,未来将有越来越多中国人使用中国的视觉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