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湄潭到杭州,一场跨越1500多公里的公益接力赛,达成11岁孩子的光明心愿

发布时间:2023-03-25来源:潮新闻 记者 曹露婷浏览:

对贵州湄潭山区的贺大哥(化名)一家来说,11岁的儿子贺运(化名)能到杭州的大医院做眼睛手术,无疑是个从天而降的喜讯。

出生那年,阿运右眼就被广州当地的医院判了“死刑”:要治,只能摘除眼球。贺大哥不忍心孩子吃这种苦,随后的几年他靠着3亩地种玉米、稻子,打零工支撑起六口之家,家庭平均年收入不到两万块钱——要给阿运治病,几乎是异想天开。

11年后,一群热心人、几通电话、一次契机,连通了湄潭与杭州两地,一场复明爱心行动拉开序幕……

3月22日上午,阿运在浙大二院眼科中心(浙江大学眼科医院)顺利接受了角膜皮样瘤切除联合板层角膜移植手术,为他主刀的是该院副院长、眼表与角膜病专科主任晋秀明。

第二天一早,纱布被缓缓揭开,右眼的小疙瘩消失了,角膜平整。阿运稚嫩的脸上终于露出笑容,这一刻,他期盼多年。

晋秀明主任查房

这场手术不仅给阿运带来了光明的希望,也让他以后的人生如他名字一般继续得到命运眷顾。

儿子天生眼病,成为父亲心结

阿运今年上五年级,很小的时候起,他就意识到自己的不一样:右眼下眼睑处有个“小疙瘩”,遮挡了三分之一眼睛。

“把它当成我的一个胎记,假如有天我走失了,多年后家人看到这个胎记也能找到我。”阿运嘴上不在意,但每每有同学提及眼睛的问题,他心里总不是滋味。这个懂事的孩子,从来没开口问过父亲为什么,也从不请求要去哪里治疗。他深知,家里的环境不允许。

两年前起,阿运明显感到右眼的视力差了, “双眼看东西还行,所以要努力读书。”阿运学习很勤奋,成绩保持在班里前十。

“我们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网上说的我们不知道真假,最主要的是家里……”任何一位父亲都不愿意孩子承受病痛,但现实往往很残酷:四个孩子都在广州出生,阿运的眼病是先天的,当地医院给出唯一的治疗方案:摘除右眼,装义眼。“这我肯定不能同意,不可能的。”随后的一年,贺大哥的小儿子出生,却不幸感染肺炎,在医院住了十多天,这几乎耗尽了夫妻俩所有的积蓄。等孩子到了读书的年纪,一家人只得回到贵州老家,守着三亩薄田过日子。有零工打的时候,贺大哥最开心,可尽管如此,一家人一年下来总收入也不到2万元。

好在孩子们懂事,姐妹兄弟几个常会帮着父母喂鸡鸭、撒化肥,从不抱怨生活的艰辛。

安慰儿子“慢慢来”的贺大哥,一直有个心结:这眼睛不知要花多少钱、去哪里才能治好。

这群热心人,为公益加速

这家人没有想到,一次偶然的机会为阿运的复明开启了加速器。

去年11月,阿运的小学校长佐老师联系上了驻湄潭支教的浙江大学退休教师陈教授。了解贺大哥一家的情况后,陈教授决心要为这个孩子做点事。

佐老师送父子俩出发

陈教授嘱咐老师陪同阿运到当地医院做检查,随后,这团眼前的“迷雾”终于被揭开:角膜皮样瘤。手术涉及到肿瘤切除、角膜移植,治疗很棘手,当地医院无法开展。

今年疫情形势稳定后,陈教授希望把孩子接到杭州治疗。“怕有不顺利,让孩子和家长空欢喜。”这项爱心行动一直在“秘密”推进,而短短两周内,接力赛就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浙大二院党政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浙大二院团委迅速响应,并协助陈教授安排相关入院事宜。

公益行动在线沟通部分截图

浙大二院团委王达书记第一时间对接晋秀明主任,医院开启绿色就诊通道,愿意全力帮助阿运。

“周二看门诊做检查,周三手术,周四出院。”晋秀明对手术很有把握。

得到确切消息后,陈教授才放心让老师联络了贺大哥。一家人喜极而泣,这个好消息意味着孩子不用再承受异样的目光,真正看清这个世界。

离开贵州的前一晚,贺大哥特别买了些菜,一家人围坐在一起。阿运给父亲倒上了一杯白酒,给全家人盛了饭。“爸爸妈妈,姐姐弟弟吃饭。”那一晚,阿运笑得格外开心。

跨越1500多公里,孩子终获光明

看到王达传来的孩子眼部视频,晋秀明一眼就看出了端倪:角膜皮样瘤。

“由于肿瘤深度未知,一般行切除术时会将范围确定得较肿物稍大一些,再于切面上缝合新角膜。” 每年,眼表与角膜病专科常规开展包含角膜移植在内的眼表手术达3000余例,对晋秀明来说,这个手术难度并不大。而术中所用的新角膜由浙大二院眼库捐献。

陈教授(左三)将小患者交接给医院王达书记(右二)、苑克兰医生(右一)

3月21日,贺大哥父子与陈教授来到浙江大学眼科医院,在王达书记和苑克兰医生的陪同下,一个半小时就完成了全部术前检查。

第二天一早,阿运接受了晋秀明主刀的角膜皮样瘤切除联合板层角膜移植手术,手术过程仅半小时,很顺利。

晋秀明主任手术中

术后,受浙大二院党政领导班子委托,党委副书记陈国忠、团委书记王达,与晋秀明主任到病房探望阿运。揭开纱布,阿运右眼的小疙瘩消失了,眼表很平整。不善言辞的贺大哥激动地握住陈书记的手,嘴里反复说着感谢,这块积压在心里十余年的石头终于在此刻真正放下。

陈国忠书记(左一)探望小患者

“谢谢叔叔阿姨。”阿运特意问潮新闻记者要来了纸笔,真诚邀请所有在场医护逐一签名,他将这张写满恩人名字的纸视为珍宝,小心放入包里。

“孩子多年来双眼视物不平衡,形成了弱视,角膜移植后会有一些散光出现,后续要配眼镜矫正。”为了保证孩子后续得到专业的复查,晋秀明联系了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学生负责后续跟踪,爱心接力棒将从杭州传回贵州。

王达书记(左一)探望小患者

“湄潭是浙大西迁后的第二故乡,这场1500多公里的公益行动又一次将杭州和湄潭链接起来。”王达表示,希望孩子能尽快走出过去的阴影,积极生活,是浙二全体医护最大的心愿。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 浙江大学眼科医院 

浙ICP备20220005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