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医刻Moment|眼科专家的小作文:第一次给患者送红包,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发布时间:2023-05-08来源:潮新闻 记者 杨茜浏览:

让瞬间停留,让时光成为标本,潮新闻推出的全新的栏目——医刻Moment上线了。

半个月的时间里,我们陆陆续续收到了很多很多来自浙江各大医院医务人员的投稿,有风景,也有人文——

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的一处绿化带里,新种植了几株鲁冰花,将绘本《花婆婆》搬进了现实;

微信图片_20230504135813.jpg

新疆阿拉尔,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普外科医生李哲勇正在为当地市民们义诊。

dab9aa3409b8bdf214523545bfcba85.jpg

第一期的主角,我们想聚焦在浙江大学眼科医院副院长、浙大二院眼科中心副主任徐雯的朋友圈。

几乎日更的节奏,和她平常忙碌的工作形成反差;内容有专业,有治愈,更有生活。她说,分享也是一种传递,是经历,是美好。

一身棕红色西装的他

值得“小作文”连载

4月的杭州,很美。有人来看景,有人来看病。

在门诊,很多很多跨越千里、慕名而来的患者。

这个28岁的小伙儿也是一样。个儿不高,却因一身旧旧的红棕色西装在人群里很显眼。小伙子挂了150元的专家号,平静地等候着。

做完检查,小伙子的双眼情况并不乐观。左眼几乎失明,小时候在当地做过免费的白内障复明手术,效果不理想;右眼视力只有0.08,已经是全白的白内障。“他就是依靠着这双眼睛,从云南独自坐着火车来到杭州,来找一个重见光明的希望。”徐雯平时就热心公益,去过青藏高原,去过云贵川,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这一次他自己都跑过来找我了,我怎么能够拒绝他呢?”

微信图片_20230504172844.jpg

微信图片_20230504172847.jpg

因为从小缺乏光线刺激眼球发育,导致小伙子双眼视功能发育底下,即使现在花了昂贵的费用做手术,摘除白内障,重新安装人工晶体,严重的弱势仍然有可能使得术后视力恢复不理想。摆在面前的现实很残酷。

小伙子全身上下只有4000元,这是远远不够的。“他治疗的意愿非常强烈,期待着效果,可是确实经济上比较困难。”那段时间,志愿者总是能看到小伙子在医院附近徘徊。

那段时间,徐雯也满脑子惦记着这个患者。一次闲聊中徐雯讲述了这个故事,有好心的朋友愿意伸出援手。

微信图片_20230504173235.jpg

当时,徐雯还是犹豫的,她对这个陌生的年轻人不了解,手术效果不确定,她不想好心办成一件坏事。真正让她下决心帮助小伙子的,是知道了他的身世。从小被亲生父母遗弃,他是被养父母收养长大的。这次出门看病,养父母也是倾其所有,小伙子对养父母满怀感激。

徐雯将好心人捐赠的4000元,换成现金,装进一个红包里,一边递给小伙子,一边小心地斟酌措施。“平时是患者家属来塞红包,我们都谢绝了。第一次给患者送红包,可不能被人家拒绝了。”

微信图片_20230504173242.jpg

经过手术,小伙子的两只眼睛,视力分别能到0.1和0.4,尽管跟正常人不能相比,但可以大胆地走路上下台阶看路牌,还能看手机,算是不错了。他出院的那天,徐雯出差了。

微信图片_20230504173231.jpg

“他应该坐着火车高高兴兴地回家了,在车上尽情地玩着手机,也能欣赏沿途的风景,他会重新认识这个世界。希望他开家小店的愿望能够早日实现吧。”徐雯将云南小伙子的故事分享在了朋友圈,分了四条。她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每天就像故事会连载一样。”

字画、红糖、麻油……

患者的“心意”她抗拒不了

从业几十年,徐雯帮助了很多患者重见光明,她也收获了来自患者给予的温暖。“这些都是支撑我们继续这项事业的动力。”

来送贵重物品的人很多,徐雯都谢绝了。但是对于那些充满心意的小礼物,她抗拒不了。

曾经有患者在视力康复之后,重新拾起毛笔,将自己的字画作品送给徐雯;也有孩子做了可爱的卡片送给她。徐雯也都收下了,“推拒不掉的是患者真心的感激,这比什么都珍贵。”

她的朋友圈,曾经晒过一罐红糖。这是一个70多岁的阿姨送来的,“送礼”的过程有些“曲折”。

微信图片_20230504172204.jpg

从“闯进诊室”到被误以为企图“蹭号”,再到“给你带了点我们义乌的特产”,“以前都是我自己做的。现在年纪大了做不动,这是我媳妇做的,冬天对女孩子的身体好。”徐雯记录了整个心理过程,最后“怔怔地捧着个罐子,像捧着颗滚烫的心”。

微信图片_20230504172405.jpg微信图片_20230504172409.jpg

微信图片_20230504172412.jpg

还有一个家住农村失明多年的患者,家里贫困到需要村里救济。是徐雯让他唯一的一只眼睛看到了光亮。来复查的时候,他带了一瓶麻油送给徐雯。

他说这是他来复诊的当天早上凌晨三点起床,“用自家的石磨亲手现磨的麻油,徐医生你一定要尝一尝。”

“现在回头看看这些,依然很暖,依然很有力量。”她的朋友圈里有很多同行,不少是年轻医生,她说,这些小故事可以是一点温暖,也可以是一种激励,“给充满艰辛的学医道路上加点油,助点力。”

不会做饭的厨师不是好医生

热爱生活传递美好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医生冷静理性,刻板忙碌,所以很难体会患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徐雯更想做一名能感同身受的医生。“一个主刀医生只有热爱生活了,体会到了美好,才能读懂患者对美好的向往程度,治疗病人也更有说服力。”

也许应了那句话:不会做饭的厨师不是好医生。徐雯只要有空,就会下厨,就会做喜欢的菜肴,并且认真摆盘和布景,努力找到拍照的最佳角度,分享在朋友圈。

微信图片_20230504135813.jpg微信图片_20230504172148.jpg

微信图片_20230504172156.jpg微信图片_20230504172200.jpg

WechatIMG76.jpegWechatIMG77.jpeg

WechatIMG78.jpegWechatIMG79.jpeg

“要让自己养成一个好的饮食习惯,少吃外卖,只能自己动手了。”在她看来,这是调剂生活的一种方式,“用自己的双手来创造美好,幸福感会更加强烈。”

在日积月累中,徐雯已经习惯了拍照记录的瞬间,每天都会抽取一点时间,留给自己,留给朋友圈。

她喜欢记录一些美好的瞬间,值得回忆的片段,互相感激的心情。“人生不如意事十之九八,但是回头翻看朋友圈时,处处充满温暖,懂得感恩的人,给我力量的人。”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朋友圈是一面八棱镜,展现了人的多面性。穿上白大褂的她,专业又自信,脱下白大褂的她,洒脱又自洽。

很多人都说她总是“生机勃勃”,徐雯笑笑说,构建了内心的秩序,做一个勇敢且美好的人,展现出来,身边的人自然感受得到。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 浙江大学眼科医院 

浙ICP备20220005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