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载人航天、高速铁路、5G移动通信、量子科技等前沿领域逐渐成为社会焦点。2023年11月10日上午,浙江省创新深化大会在杭州召开,会上公布了2022年度我省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科普作品成果首次走入公众视野,备受关注。
被誉为科技创新“风向标”的科学技术进步奖,正在释放出一个强烈的信号: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逐渐呈现出并驾齐驱的发展趋势。为此,钱报记者特别采访了本次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漫画融媒科普近视防控给孩子明眸未来”获奖科普项目团队负责人、浙江大学眼科医院(浙大二院眼科中心)倪海龙医生,作为科学技术进步奖“崭新面孔”,他在眼科创新推动的近视防控科普事业就是最好例证。
在云南省科技活动周“爱眼日”期间,倪海龙给学生讲护眼故事
孩子的近视问题屡上热搜
他的门诊会多“花”几分钟
对于孩子近视的焦虑从家长清空“双11”购物车可见一斑,到底要不要进行全屋灯光改造?市面上的护眼产品参差不齐,其中不乏价值不菲的所谓“护眼”台灯,价格从2000元到4000元不等。
其实,近视防控应当关注科学的方法,近期江苏等地的学校在课间10分钟“清空教室”举措登上了热搜,由学校老师督促学生课间走出教室,远眺放松。在倪海龙的诊室,看完眼睛的小朋友正在朗读一张白色的小纸条,这张“知识处方”上写着正确用眼方法。在忙碌的门诊愿意多花几分钟,让孩子读一读,是倪海龙的一个习惯,坚持“预防”为主,他希望家长不要等到近视了再来找方法,让孩子有意识地将好的用眼习惯渗透到生活细节,预防近视发生和进展。
倪海龙碰到太多视近视如洪水猛兽的家长来门诊,被所谓的视力训练机构“洗脑”,一个学期小几万花下去,孩子的度数不降反升。从浙大二院解放路老院区视光大厅放置的本报整版报道《儿童青少年近视能治愈能逆转、近视克星、近视恢复、近视降低……浙二眼科中心倪海龙:这些都是骗人的”》到现在浙江大学眼科医院视光大厅,在门诊等候的家长与孩子可以通过多个科普互动区,洞悉近视防控的“真相”。
赴一场光明的约定
一位眼科医生的使命与担当
做视光科普20余年,倪海龙常常收获感动。“希望大家可以开开心心地长大,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11月11日晚,倪海龙来到了温州龙港的一所学校,一个四年级的小男孩在讲课结束时上台靠近倪海龙,在人群中鼓起勇气重复地说了一句:“这是我一生中听到最好的一堂课。”龙港的护眼公益讲座被安排在晚上6点半,当天下午4点半刚刚结束2023近视防控科学大会行程安排的倪海龙匆匆赶到学校,连饭都没顾上吃,只为了赴这场对他来说很有意义的约定,和孩子们的光明约定。
讲座结束后,倪海龙收到了小朋友的礼物
只要孩子们需要,倪海龙就会努力从工作中协调出时间。20年多年如一日,他的讲座从工作日被换到了晚上、周末,以前面对学校和孩子,现在也面向家长。他始终觉得家庭是孩子近视防控的主战场。衢州一场有《远见,不近视》的公益讲座全网收看人次破千万,作为近视防控全国知名专家、教育部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专家宣讲团成员兼家长宣讲团团长,他始终觉得应该踏踏实实为孩子做更多力所能及的事情。
倪海龙的眼视光团队从2001年只有两位专业医生到现在,有了浙二新的眼科院区,团队60多位眼视光工作人员,他在党支部也成立了近视防控宣讲团,在城市乡村、在山区边疆、在社区书吧、在展馆剧场,讲好爱眼护眼的故事。
新时代做好科普
不是“翻译”科学那么简单
从今年《浙江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实施到科普作品成果首次入选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切仿佛都有迹可循。共同富裕、健康先行,在探索健康共富路,明亮孩子“未来”上,近视防控科普有了“浙江范式”。电视上医学剧为什么会大热,当老百姓觉得高高在上的医学词汇开始接地气,一些只有得病才会遇到的医疗场景通过科普被观众了解,只有身临其境,才能真切感受到什么才是最被需要的科普。倪海龙将女儿的成长经历写进了课堂幻灯片中,将家长的困惑通过一问一答编进近视防控漫画书中,通过短视频串联让家长可以碎片时间接收科学的护眼知识指导孩子,倪海龙20多年的近视防控科普始终温暖有光。
科普需要创新,不能仅仅是翻译科学,眼健康科普工作更需要用心、用情去贴近公众。在一堂《有远见,不近视》的课堂上,倪海龙被孩子一句:“爸爸多陪陪我和弟弟”触动,用了整整几页的幻灯片让家长了解放下手机、以身作则、高质量陪伴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他与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光明日报、浙江日报、钱江晚报等主流媒体融合共创,让科普变得更立体、生动。
近期,他与本报牵手明月镜片传递公益正能量,20年近视防控创新探索浓缩成精彩的《光明之路》,扫码获取h5,随时随地了解护眼知识,共潮未来。
所有的奉献都会有回响……几乎不发朋友圈的倪海龙在得知科普项目获奖时第一时间写道,“女儿觉得我找到了喜欢且可以做一辈子的事情。”倪海龙捧起珍藏在衣柜被细心折叠的红领巾如数家珍,那些都是讲座现场孩子们亲手给他系上的。“从杭州到云南大理当时没有直飞航班,经昆明8~10小时的火车辗转到达学校;和项目组成员一起去西藏,还有些高原反应,仅仅停留两天时间给援藏人员、藏区孩子等辗转好几个点讲护眼,这条哈达就是在那时候收到的……倪海龙回忆。
倪海龙始终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团队也有力量可以做好更多力所能及的事情,传播更广的科学防近声音,让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加入到这条光明之路上来,全社会一起行动。这几年来不少患者关于防控近视认知有了提升。虽然近视潮依然奔涌,但相信光明已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