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AOPR > 新文推荐

浙大二院方肖云教授团队:SS-OCT和SS-OCTA的最新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23-04-26浏览:

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方肖云主任团队在Elsevier和浙大出版社旗下的 “Advances in Ophthalmology Practice and Research” 期刊发表了题为 “Advances in swept-source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d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 的综述论文。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主治医师郑芳为论文第一作者,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主任医师方肖云为论文的通讯作者。


论文导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扫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S-OCT)和扫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SS-OCTA)已经从科研走向临床,丰富了我们目前对正常眼结构和很多眼科疾病的理解。尽管早期该系统的高成本限制了SS-OCT和SS-OCTA的广泛使用,但在过去几年中,科研与临床实践之间的差距明显缩短,逐渐成为很多眼睛前后节疾病必不可少的一种检查手段 。相较于频域OCT,SS-OCT和SS-OCTA的扫描波长更长,有助于更清晰地显示色素组织下方的结构和血管系统;SS-OCT和SS-OCTA的扫描速度更快,能一次性获得更大的范围的图像,更高的空间分辨率,甚至可以对眼前节进行360度的显示。在过去的十年里,处理OCT和OCTA数据算法的进步,不仅大大提高了图像质量,而且实现了对很多OCT和OCTA生物标志物的自动量化分析。本综述通过回顾近十年SS-OCT及SS-OCTA相关的诸多文献,总结说明使用SS-OCT及SS-OCTA在眼部结构检查方面的最新进展。


文章介绍

2010年,Fujimoto教授团队使用短腔扫描激光以每秒100000–400000次A-scan扫描的超高速扫描源构建了SS-OCT系统。SS-OCT的高速和长波长(~1050nm)提高了图像的空间分辨率、扫描范围和组织穿透力。通过计算同一位置不同时间扫描的A-scan之间差异的去相干结果,可以反映红细胞在血管中的运动,进而得出OCTA图像。目前OCTA图像仅能显示血管结构并不能显示血流速度。已有团队使用特征分解算法(ED)对大鼠脑部血流速度进行计算,有望进一步转换到视网膜血流的检测中。

前段SS-OCT和SS-OCTA已用于评估泪膜、结膜、角膜、房角(ACA)、虹膜、晶状体、水平眼外肌和巩膜的结构和血管分布中。360度眼前段显示,能更充分量化虹膜-小梁网接触(ITC)和周边虹膜粘连(PAS)水平,增加对房角的评估手段。

后段SS-OCT和SS-OCTA除了极大的丰富了对各种眼底血管性疾病的理解外,还提高了医务工作者对玻璃体及脉络膜结构的认知。其中对脉络膜毛细血管的观察和测量,有望阐释一些黄斑性疾病的发病机制。


文章图表

image.png

图1:24 mm SS-OCT B-Scan清晰地显示了前段的结构,包括角膜(a)、结膜(b)、巩膜(c)、虹膜(d)、前房角(e)、晶状体(f)、Berger’s间隙(g)

image.png

图2: 24 mm SS-OCT B-scan清晰地显示玻璃体的玻璃体后皮质前囊袋-PPVP(a)、Martegiani腔(B)、Cloquet’s管(c)

image.pngimage.png

image.pngimage.png

图3:健康35岁男性右眼的24mmx20mm广角SS-OCTA视网膜血流图(A)、视网膜厚度图(B)、脉络膜大血管血流图(C)、脉络膜厚度图(D)

image.pngimage.png

图4: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广角SS-OCTA浅层视网膜血流图(A)和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患者的广角SS-OCTA浅层视网膜血流图(B)

image.pngimage.png

图5:6mmx6mm SS-OCTA外层视网膜血流图清晰显示出1型MNV(A)及其量化结果(B)


引用本文

1. Fang Zheng, Xiaofeng Deng, Qi Zhang, Jingliang He, Panpan Ye, Shan Liu, Peng Li, Jian Zhou, Xiaoyun Fang. Advances in swept-source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d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 Adv Ophthalmol Pract Res 2023;3(2); 67-79 doi: 10.1016/j.aopr.2022.10.005

https://doi.org/10.1016/j.aopr.2022.10.005

通讯作者

image.png

方肖云

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浙江大学眼科医院(浙大二院眼科中心)副主任,玻璃体视网膜病科主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底病学组委员,海峡两岸黄斑病及玻璃体视网膜学组委员,浙江省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委员。

从事眼科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30多年,对眼科各类常见病及疑难病症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各类视网膜剥离、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眼外伤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及黄斑疾病的诊治。多次赴日本及美国进修学习。主持和完成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科技厅基金等多项科研课题。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论文20多篇。

第一作者

image.png

郑芳

医学博士, 浙江大学眼科医院(浙大二院眼科中心)主治医师 。

主攻眼底病的诊断和治疗,包括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等疾病 。

参与发表SCI 文章30余篇,第一作者8篇,主持国自然青年基金一项。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 浙江大学眼科医院 

浙ICP备20220005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