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推荐
外眼肿瘤的个性化治疗理念
Personalized treatment concepts in extraocular cancer
(点击英文标题可直接浏览、下载论文)
Sitong Ju, Alexander C. Rokohl, Yongwei Guo, Ke Yao, Wanlin Fan*, Ludwig M. Heindl*
德国科隆大学附属眼科中心
近日,德国科隆大学附属医院眼科中心Ludwig M. Heindl教授研究团队在 “Advances in Ophthalmology Practice and Research” 期刊发表了题为“Personalized treatment concepts in extraocular cancer” 的综述。德国科隆大学附属医院眼科中心博士研究生鞠四通为论文第一作者,Ludwig M. Heindl教授、范宛霖博士为论文的通讯作者。
01
论文导读 Highlight 眼周皮肤容易发生各种良性和恶性肿瘤,且与其他皮肤区域的恶性肿瘤相比,眼周恶性肿瘤更具侵袭性,治愈和修复也更具挑战性。外眼肿瘤,包括眼睑肿瘤(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黑色素瘤、梅克尔细胞癌)、结膜肿瘤(结膜黑色素瘤、眼表鳞状细胞瘤)和其他罕见肿瘤,治疗都非常具有挑战性。免疫疗法使自身免疫系统能够靶向消灭恶性肿瘤细胞,对局部晚期及转移性外眼肿瘤的治疗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分子机制对于免疫疗法药物的开发至关重要,目前已发现与这些疾病发病机制相关的多种基因改变,并据此研发出了多种治疗药物。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外眼肿瘤的发病机制,根据肿瘤类型和大小、是否累及眼眶和附件结构、肿瘤分子特征、预期反应率以及是否适合全身治疗等因素,系统性介绍了近十年来国内外化疗靶向疗法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新辅助治疗方式的应用及研究进展,为综合诊疗方案提供参考。
由于头颈部长期暴露在紫外线下,皮肤癌经常发生在眼周区域。外眼肿瘤,包括眼睑肿瘤(基底细胞癌,BCC;鳞状细胞癌,SCC;眼睑黑色素瘤,EM;梅克尔细胞癌,MCC)和结膜肿瘤(结膜黑色素瘤,CM;眼表鳞状上皮细胞瘤,OSSN)。对于这些肿瘤的早期未转移阶段,通常采用根治性切除术或根治性放射治疗,而中晚期及伴转移的病例,因其复杂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针对这些患者的有效根治性系统疗法非常有限,治疗效果也不明确。而且这些治疗方式的副作用及并发症通常对患者的视功能和外观有较大影响,尤其是侵犯眼眶或大体积/面积的肿瘤根治术后,部分患者可能会因此拒绝接受治疗。 近年来对癌症发生发展的分子途径和免疫系统在癌症监控中作用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并出现了针对局部晚期和转移性皮肤癌的免疫疗法和靶向疗法,如治疗基底细胞癌的刺猬通路抑制剂(Vismodegib 和 Sonidegib)、治疗黑色素瘤的 BRAF/MEK 抑制剂(Vemurafenib、Dabrafenib 和 Encorafenib)以及治疗梅克尔细胞癌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Avelumab 和 Pembrolizumab)等。最近的临床研究已为新辅助靶向疗法和免疫疗法治疗皮肤癌提供了有力证据。 本文系统性回顾了近十年来113篇相关文献,对常见外眼肿瘤的发病机制、新辅助药物的作用机制、相关临床试验结果及病例报告的最新进展进行总结。 眼周肿瘤应根据肿瘤的类型和大小,以及是否涉及眼眶和附件结构采用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应根据肿瘤类型、肿瘤分子特征、预期缓解率和全身治疗的可能性,考虑采用化疗靶向疗法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新辅助治疗。治疗前,患者应充分了解治疗过程和药物毒性的风险。复杂病例应根据患者的偏好和目标,进行涵盖眼科、颌面外科、放射科和肿瘤内科的多学科治疗。
02
论文图表
Fig. 1 系统综述流程图。
BCC,基底细胞癌。SCC,鳞状细胞癌。MCC,梅克尔细胞癌。CM,结膜黑色素瘤。OSSN,眼表鳞状上皮细胞瘤。
Fig. 2 刺猬信号通路
引用本文
1.Ju S, Rokohl AC, Guo Y, Yao K, Fan W, Heindl LM, Personalized treatment concepts in extraocular cancer, Adv Ophthalmol Pract Res. 2024;4(2):69-77. doi: 10.1016/j.aopr.2024.02.003.
03
作者介绍
通讯作者 Ludwig M. Heindl MD, PHD 科隆大学眼科学终身教授,科隆大学眼整形与重建外科以及眼肿瘤中心主任,AOPR编委,欧洲眼整形及重建外科学会(ESOPRS)委员,亚琛-波恩-科隆-杜塞尔多夫综合肿瘤学中心(CIO)执行委员会委员。专业领域包括眼睑、泪道、眼眶和眼表疾病、以及眼部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在Ophthalmology、Plastic & Reconstructive Surgery、Ocular Surface等国际期刊发表文章300余篇。获得视觉和眼科研究协会(ARVO)的Sallmann临床科学家奖、德国眼科协会(DOG)的Leonhard-Klein-Award奖,Erwin-Niehaus眼科奖等。 通讯作者 范宛霖,德国科隆大学眼科学博士、博士后,师从Ludwig M. Heindl教授,主要从事眼眶重建与整形、眼肿瘤等领域相关研究。累计发表SCI论文17篇,曾获得第40届欧洲眼科整形和重建外科协会(ESOPRS)的Richard Collin ESOPRS 临床科学家奖。 第一作者 鞠四通,德国科隆大学眼科学在读博士,师从Ludwig M. Heindl教授,主要从事眼眶重建与整形、眼肿瘤等领域相关研究。
文编 | 范宛霖
编排 | 丁思敏
审核 | 王凯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