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求求你们,救救我的两个孩子,我看不好没关系,他们能看好就行!”9月9日上午8点,汉阴县人民医院眼科病房,一位身穿白衬衣的母亲言辞恳切地说。
这位母亲名叫范珠珠(化名),年仅29岁,患有先天性白内障和斜视,只能看见一尺远的物体,瞳孔总是向外偏,走路得靠丈夫引路。
从有记忆开始,她就生活在并不清晰的世界里,16岁嫁人,先后生下两个儿子。儿子出生时,黑眼珠都是白蒙蒙的,视力也一直不好,“自责啊,这都怪我,怪我!”
说到这,范珠珠加重了语气,握住儿子的双手也不自觉地更用力。之前,一家人去过西安的大医院看过,但手术难度与费用成为横亘在这个家庭前一道无法跨越的鸿沟。
而今天,可能是最接近光明的一次机会!
9月6日-20日,由姚克教授创立的浙二眼科中心“汽车眼科医院”连续第8年开往边疆,在今年的“韩红爱心,百人援陕”公益行动中,计划建立一所复明中心,并为200例患者免费实施白内障手术。
凌晨5点半,范珠珠一家四口为了早点到医院,专门包了车,从汉阳镇健康村赶到县城。包车花的150块钱,对这个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老公王大哥是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他在地里干农活,再在村里帮人造房子,情况好的话,一天能挣一百块钱,以供一家四口开支。今年天气干旱,雨水少,玉米的收成不好。
很长一段时间,他都蹲在诊室门口,眉头紧锁、莫不作声。两个儿子,9岁的华华和7岁的伟伟,乖巧地陪伴在一侧。
“以前去看病,医生说这是天生的毛病,我们几个都手术,得七八万块钱,怎么哪拿得出来!我眼睛不好,也没法工作赚钱。”范珠珠压低了声音,带着哭腔地说。
因为眼疾,正在念三年级的大儿子,成绩并不好,即便坐在第一排,也只能勉强看见黑板上的大字。小儿子的情况更加糟糕,半米外就全是模糊一片。
作为母亲,自己一辈子没念过书,范珠珠最大的愿望就是想两个孩子能好好上学,不要和她一样,因为眼睛耽误了一辈子。“你们是全国最好的专家了,求求你们,救救我的两个孩子!”
这次公益活动,浙二眼科中心“汽车眼科医院”手术组由组长陈佩卿主任医师带队,她第一时间为母子三人做了详细检查。
她说,范珠珠患有先天性白内障和斜视,因为拖的时间太久,白内障已过熟。“手术难度虽然比较大,但妈妈手术做完,视力预计会得到提高。但两个儿子不仅有先天性白内障,还伴有严重的斜视、眼球震颤,情况比较复杂,需要进一步检查。”
为此,陈佩卿医生立即联系了韩红基金会,计划为母子三人做基因检测,确定病因,再详细制定下一步的检查方案。
如此复杂的家族病例,浙二眼科中心“汽车眼科医院”并不是第一次碰到。在过去7年援助边疆、22年公益活动中,经常有家族或重症眼疾患者,视他们为重见光明的最后希望。
汉阴县人民医院的病房,从未像今天这样热闹。楼道上挤满了病人和家属,坐着、躺着、站着,又焦急又期待。得知浙二眼科中心要来,很多人天蒙蒙亮就赶到了医院。
为了让患者得到及时、高效、安全的诊治,浙二眼科中心“汽车眼科医院”手术组在9月8日晚上,坐了5个多小时的大巴,赶到汉阴县之后,连夜组装器械,筛查第一批患者,并做好手术准备。
第二天一早,手术组9名成员连轴转。陈佩卿、苏志涛到病房,为当天数十位患者再次进行术前检查,朱亚楠、沈凌、葛娴、王强、何素红、申发芳、孙红仑进入手术室,早早开始准备手术。
苏志涛医生说,从检查情况来看,陕西这批患者主要是老年性白内障,年龄大多超过70岁,拖的时间比较久,核也比较硬,手术难度有所增加。另外,还有几个先天性白内障的成年患者,也即将在这几天接受手术。“一般建议先白患者出生3个月之后进行诊治,拖到成年,病情加重,手术也会存在一定困难。”
81岁的陈富(化名),家住安康市汉阴县平梁镇友爱村,是一名老红军,17岁当兵,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21岁打战时,因为火药炸伤了左眼,之后视力一直模糊。最近几年,他得了白内障,眼睛只剩光感,吃饭时都看不清碗里到底有什么东西。
“今年年初,右眼动了手术,但左眼因为打战受过伤,比较麻烦,没法做。这次浙二眼科中心的医生来,我这个眼睛啊,也就有希望了。”他激动地说。
目前,我国偏远地区白内障微创(超乳)手术的技术力量尚不普及。浙二眼科中心副主任徐雯教授说,这次援陕公益行除了派专家,还带来了先进的微切口超声乳化仪器和折叠式非球面人工晶状体,为当地老百姓手术。
姚克教授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除了手术,浙二眼科中心“汽车眼科医院”还将为当地医生提供赴浙二眼科中心进行免费培训和实习的机会,并在当地建立一所复明中心,以改善当地眼科专业人才、卫生资源分布不均衡现状。
除了手术组,浙二眼科中心“汽车眼科医院”还有个义诊小分队,将在15天内奔赴1700公里,在商南县、山阳县、汉滨区、汉阴县等10个地区进行义诊。
9月9日上午,山阳县高坝镇卫生院,百余人早早等在眼科义诊帐篷前,不少患者提前一天来,凌晨四五点开始排队。义诊从8点半一直持续到了下午1点,张惠娜、张晓波和胡江华忙得甚至来不及上厕所。
“患者大多是老人、小孩,疾病形形色色都有,以白内障、翼状胬肉、眼底病和小儿斜弱视为主。”义诊组组长张惠娜博士说。现场,他们为患者诊治,提供治疗方案,并赠送了相关药物。
见到眼科义诊如此繁忙,明星蒋欣也赶来帮助。转诊卡不够了,她帮忙去补充,专家听不太懂当地的土话,她把作方言翻译的卫生院人员带过来。
临近下午2点,义诊即将结束,一位大姐匆匆赶到,带着两个儿子,到处再问“浙二眼科医生在哪里?”。原来,母子三人都患有Laber’s病,这是一种线粒体遗传视神经病变。大儿子15岁,发病1年多,已经看不见东西休学了。小儿子才10岁,发病四个月,视力很不好,也休学了。孩子的眼疾来得又凶又急,也找过医生,但没有好的解决办法。大姐一边说一边哭,“我早上才知道你们来义诊,赶紧赶来,好怕来不及,你们就走了。”
义诊组第一时间联系了身在杭州的孙传宾医生,他是浙二眼科中心神经眼科的主任,针对母子三人的情况,专门进行了远程会诊。另外,医生还联系了韩红爱心慈善基金会工作人员,为他们做好后续治疗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