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云南到杭州,2000公里左右的距离,司机轮换驾驶要开上2-3天。
64岁的赵阿姨已经退休,这次和老伴一起搭车,准备去杭州跟子女一起生活。
“父母年纪慢慢大起来,我们子女又不能在老家陪伴,接到杭州在我们身边,能安心些。”赵阿姨的女儿告诉钱报记者。
来杭一周前,赵阿姨在当地医院做了单侧白内障手术,植入了人工晶状体。但在来杭州高速路途中,她却发现眼睛看东西变模糊了。
“那会刚吃泡面,不知是热气熏到还是汗水落到眼睛里,有些不舒服,习惯性用手揉了揉。”赵阿姨表示,一两个小时后眼睛就开始模糊了。
因为路上坐车时间长,家里人觉得可能是路途颠簸,老人有些劳累所致。
一路上的赵阿姨,有些心事重重,当晚抵达杭州时,她直言:眼睛看不到了。
女儿带母亲来浙二眼科就诊,想复查一下白内障手术后的恢复情况,顺便问问母亲眼睛究竟怎么了。
检查发现,赵阿姨的右眼有急性的化脓症状,是术后眼内炎的表现。
浙大二院眼科中心、浙江大学眼科医院玻璃体和视网膜科主任医师马健解释道:“眼内炎是感染致盲性眼病,是白内障术后比较严重的并发症,虽然它的发生率只有0.01-0.1%,但视力损害不容小觑。轻者视力丧失,重则感染不能控制,导致眼内组织结构遭到破坏,可能面临眼球摘除的风险。2005年的一场悲剧仍然让人记忆犹新,当时邻省发生一起白内障术后群体性眼内炎事件,其中9例患者病情太重不得不摘除了眼球,令人唏嘘。”
“目前白内障手术大部分是微创,切口只有1.8mm,已经无需缝线,但手术后短期内眼睛伤口还没有完全愈合,所以不能轻易去揉搓眼睛,否则易出现细菌、病菌趁虚而入,造成眼球感染、人工晶体移位等风险。”马健说。
发生眼内炎时,尽早去大医院就诊,还是有保住眼球恢复视力的希望。
赵阿姨来的时候,眼睛全眼球化脓,完全看不清东西,马主任第一时间为患者安排了手术,通过玻璃切除术去除了眼内的脓液,同时联合眼内注射抗生素。
经过积极的治疗,患者病情得到了控制,近一次复查,患者已经恢复到0.6的视力。
来看诊的赵阿姨,几乎每次都穿着一身彝族传统服饰,彩色的裙子上有一片特色围布,宽布与窄布镶嵌,上面还有一些精致的动物刺绣。
术后的赵阿姨眼中有了神采,如同这身缤纷色彩的服装般,充斥着自信,给人印象深刻。
据悉,浙江大学眼科医院在控制术后眼内炎低感染率上有一套完善的“浙大经验”,除了术前的检查与清洁指导、术中对眼睑皮肤的严格消毒、器械清洗灭菌有讲究外,对于术后患者出院后如何养护术眼伤口、用药指导、一些异常症状的识别等内容的健康宣传教育,都有严格的流程。
尤其是高龄、独眼病人、儿童、免疫力低下、糖尿病或是用眼卫生差等高危人群更是给予高度重视,告知其术后需要及时复查,出现异常及时就诊。
马健专家提醒,白内障手术建议选择正规的医院,术后要注意用眼卫生,一旦出现眼睛感染迹象,需立即就诊,避免进一步的视力损害。
专家链接——马健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浙江省医学会防盲学分会委员,浙江省医学会激光医学分会眼后节激光学组委员。博士毕业于中山眼科中心,哈佛大学眼科学博士后,中组部和团中央第13批博士服务团成员赴江西省人民医院挂职副院长一年。
从事眼科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多年,熟悉眼科常见病及疑难病的诊治,对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及眼外伤等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脱离、黄斑疾病和严重眼外伤的手术以及白内障超乳玻切联合手术,同时开展玻璃体腔药物注射和视网膜激光等治疗。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课题,已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著20余篇。
周二全天,周三上午,周五上午(实际出诊时间请以挂号系统当日挂号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