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院新闻

聚焦科研成果展示,共谋学科创新发展——第一届西湖国际眼科生物医用材料交叉论坛顺利召开

发布时间:2022-05-12浏览:

随着生物材料的不断创新发展以及眼科等医学领域对高性能医用耗材的需求增加,眼科生物医用材料研究也不断深入。


为展示近年来我国眼科生物医用材料领域的最新进展,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促进相关交叉学科的发展,2022年5月6日,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浙江大学眼科医院主办的第一届西湖国际眼科生物医用材料交叉论坛在西子湖畔顺利召开。

19b5e3bf53eb05f76aae6d0ad98e4d92.jpg

大会线下会场

本次会议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主任、浙江大学眼科医院院长姚克教授担任大会主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范先群院士、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陈学思院士和姚克教授共同担任大会学术委员会主席。

会议邀请了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医院孙兴怀教授,德国海德堡大学Gerd U.Auffarth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浙江大学眼科医院叶娟教授,浙江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浙江大学眼科医院周民教授,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张先正教授,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徐福建教授,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浙江大学眼科医院计剑教授,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王浩教授,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杨志谋教授,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刘文广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程义云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分子医学研究院刘尽尧教授,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浙江大学眼科医院曲绍兴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陶勇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浙江大学眼科医院韩海杰研究员作大会发言。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医生及学生线下参会并热烈欢迎世界各地感兴趣的专家、同道线上与会。


0ea062f603a58cbd6fa221b39b0d11ab.jpg

大会线下会场

会议分为上午和下午两场。上午的会议由计剑教授和周民教授担任主持,以一段浙江大学眼科医院宣传片拉开帷幕。

首先由姚克教授进行会议致辞。他从举办此次大会的初心出发,讲述了浙江大学眼科医院在眼科生物医用材料领域近几年的拼搏与发展,大环境下该领域的创新成果以及对其未来蓬勃发展的期望。姚克教授的发言高屋建瓴,现场掌声阵阵,线上线下观众获益匪浅。

1d762a4fb8bd0598f20f09d4f4a6e54f.jpg

姚克教授致辞

接下来,由来自医学领域和材料学领域的数位教授为大会做学术演讲。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范先群院士——《生物活性材料在眼科的应用研究》。

先群院士从“眼眶阻滞工程骨构建、眼肿瘤诊断和治疗、眼表重建和长效给药、眼底递药和细胞移植”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团队针对临床治疗存在的问题研发的基因修饰干细胞及纳米仿生复合支架、眼表长效纳米颗粒滴眼液、眼睑微创注射药物控释、AMD早期RPE变性靶向材料、视网膜水凝胶载体移植干细胞等新型修复生物材料。

c05b26ecb8cd010768a0376e03fac30b.png

范先群院士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陈学思院士——《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与器件的应用》。

学思院士主要从医工结合的角度介绍了可吸收接骨螺钉、可吸收界面螺钉、可吸收带线锚钉、聚乳酸面部填充剂、可吸收人工骨、可吸收颅颌面固定系统等应用于临床的产业化医用可吸收材料。

53cd2f13e0c9a951c40f17a3596d7909.png

陈学思院士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浙江大学眼科医院 姚克教授——《强化材料转化研究 描绘中国眼科未来》。

姚克教授详细讲解了浙江大学眼科医院在后发性白内障、角膜损伤、眼内炎、干眼症、眼眶病等眼病治疗领域进行的人工晶状体改性、双网络水凝胶人工角膜支架、光活性纳米药物、仿生去上皮羊膜修复、药物缓释阳离子胶束、眼睑修复支架、层层自组装VEGF活性多层膜复合HA义眼座、3D打印生物陶瓷支架等新型生物医用材料研究。

a8e9953f381e731c5af9cb88fad9c931.jpg

姚克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医院 孙兴怀教授——《Xen引流植入术的前世今生-前期的相关实验研究》。

孙兴怀教授从研究思路、实验细节以及具体进展等方面为我们讲述了如何从青光眼手术治疗的发展方向出发,研发一种新的生物微过滤装置以图长期治疗青光眼。

4fa133d84ef149941a480963ef0e8c91.png

孙兴怀教授

德国海德堡大学 Prof.Dr.med.Gerd U.Auffarth——《Intraocular Lens Materials – State of the Art and Novel Developments》。

Prof.Dr.med.Gerd U.Auffarth 教授从人工晶状体的材料改性角度详细介绍了亲水与疏水IOL的的优缺点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IOL闪辉、钙化等难题,并提出对未来人工晶体材料改进的几点建议。

02bbf29be8b9bfa8a4e6f8b830f94b53.png

Prof.Dr.med.Gerd U.Auffarth 教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浙江大学眼科医院 叶娟教授——《眼部整形相关新型生物材料的应用研究》。

叶娟教授从“眼睑缺损重建、眶壁缺损重建、眼球摘除与眼窝重建”三个方面介绍了她们研发的仿结膜-睑板双层复合支架、3D打印薄层多孔掺镁硅酸钙支架、含铜介孔生物玻璃/多孔羟基磷灰石复合支架、3D打印抗菌生物陶瓷义眼座等修复材料。

67e9c06ddc881837510492069de648e6.jpg

叶娟教授

浙江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浙江大学眼科医院 周民教授——《眼科抗菌生物材料临床转化探索》。

周民教授主要介绍了其在抑制耐药菌纳米药物从皮肤到体内炎症治疗临床转化中的研究。他从临床问题出发研发了能高效杀菌、促进愈合的铜基复合纳米眼用凝胶以及复合抗真菌纳米药物,以期能将药物推向临床,使成果惠及更多患者。

3438a16d41121f9dd91064350b431ee8.jpg

周民教授




聚焦前沿,独辟蹊径


6日下午,会议由陶勇教授和韩海杰研究员主持,邀请了国内数位知名专家学者就其创新研究成果展开分享。

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 张先正教授——《用于疾病诊疗的生物活性高分子的研究》。

张先正教授针对多肽/蛋白、细胞、细菌及其他微生物四个方面讲述了他们在生物活性高分子方向的研究成果。

a3ea1dccaa4769e5ad3716735cb2c2ae.png

张先正教授

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徐福建教授——《新型多功能抗菌材料》。

徐福建教授就如何实现医用材料的高抗菌性、高生物相容性与治疗效果兼容协同的科学问题设计并构建了能实现环境响应、增强生物活性的多功能抗菌材料。

834b9f9b8a94edd35180c4a7e8249d71.png

徐福建教授

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浙江大学眼科医院 计剑教授——《眼科生物材料和器械医工合作初探》。

计剑教授从“眼科多重生物屏障的药物传递、人工晶状体改进”两个方面介绍了跨越眼部给药屏障的智能纳米传递载体以及具有药物控释作用的人工晶状体改性相关研究。

20f39e8919cf395aba9cb5a5f9e4bc3f.jpg

计剑教授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王浩教授——《体内自组装手术导航纳米探针》。

王浩教授从膀胱癌临床诊断能力不足、手术技术不完善的临床问题出发提出了一种利用体内原位自组装原理开发的靶向手术导航造影剂。

d276ddebeaab39a7353ac08e9085c2e1.png

王浩教授

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杨志谋教授——《多肽可控折叠与生长因子模拟》。

杨志谋教授主要讲解了一种多肽的温和可控组装方法——利用酶催化调控多肽的二级结构在体内外构建生物活性多肽水凝胶,以此优化其生物活性。

0b4a3e067cef16055cc07031712e4058.png

杨志谋教授

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刘文广教授——《湿态黏合剂》。

刘文广教授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研发了滴酸成胶、遇水即粘、杂化黏合、两面神、压敏胶等多种湿态黏合剂,并介绍了其在3D打印组织工程角膜上的研究成果。

9e73dec3f1db994279bfabfe40106ab3.png

刘文广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程义云教授——《全小分子凝胶在感染性角膜炎治疗中的应用》。

程义云教授详细介绍了全小分子凝胶如更昔洛韦凝胶、妥布霉素凝胶对病毒性及细菌性等感染性角膜炎的治疗作用。

740dc703119785ce11616d8c00ba1016.png

程义云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分子医学研究院 刘尽尧教授——《表面涂层活性材料》。

刘尽尧教授基于肠道菌群相关的临床疾病对细菌进行了多功能表面涂层,引入了不同的外源性功能并使其生物学行为能被操控。

6a03badaf8e5a9500fdd0aa3cef2d75f.png

刘尽尧教授

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浙江大学眼科医院 曲绍兴教授——《智能软材料与软件器件构筑》。

曲绍兴教授围绕水凝胶类软材料存在的大变形本构与失效理论进行优化,研发了高性能水凝胶、水凝胶漆、功能性水凝胶涂层,并提出了材料-结构-功能一体化制造技术即多功能水凝胶3D打印。

c56baccb28fb04c40eecc3a68b2a8746.png

曲绍兴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陶勇教授——《工程化外泌体在眼底治疗的应用研究》。

陶勇教授以“机制-诊断-治疗”全链条式系统性针对“靶向、缓释、协同、安全”四个问题研发了一种响应性连接的工程化外泌体,构建了一种治疗眼底新生血管疾病的新体系。

86304efad6d61524cf06d00c373cca46.png

陶勇教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浙江大学眼科医院 韩海杰研究员——《聚肽作为药物载体在角膜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韩海杰研究员针对“干眼症”和“细菌性角膜炎”现有临床治疗的限制研发了一种阳离子聚肽胶束和星形抗菌聚合物,实现了优异的疾病治疗效果。

2d029e5222d5e4a81e2842b1c01a4dfa.jpg

韩海杰研究员

会议尾声,由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浙江大学眼科医院计剑教授总结陈词。他总结了各位与会专家们的科研成果,肯定了眼科生物医用材料的发展前景,表达了对未来各位同道们能在眼科交叉领域奋勇拼搏,创新研究,将更多优秀的科研成果运用于临床,造福人类的美好愿景。

最后,计剑教授对第一届西湖国际眼科生物医用材料交叉论坛承办单位欧康维视给予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本次大会取得圆满成功,期待明年西湖论坛再相会。

fef17eaf244b6dd3933cda4f7bf031a0.jpg

线下参会人员合影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 浙江大学眼科医院 

浙ICP备2022000530号